个人隐私泄露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升级,各地纷纷采取硬核举措。排查上报湖北返乡人员和确诊患者信息,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迅速切断传播途径。
然而,一份份包括个人信息的文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被疯狂转发,内容包括相关人员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家庭住址、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及车票、航班信息等。信息泄露给返乡人员及确诊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不少人甚至接到骚扰电话和谩骂短信。
因此,疫情特殊时期的大数据采集和应用,更应该把握尺度,在知情与理法间控制平衡。
至少7000多名武汉返乡人员的信息遭到泄露,并因此遭遇短信、电话骚扰,被骂“武汉毒人”;
湖南省常宁市政府段某将《常宁市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报告》分别转发至多微信群;
海珠警方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其所在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内有人发布多名公民个人信息;
内蒙、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分别公布了泄露涉疫情个人信息的案例。
那么,什么是数据脱敏(Data Masking)技术,它又如何确保疫情大数据技术合法、合理的发挥作用呢?
(电子文档脱敏场景)
电子文档的脱敏最为直观,可用于疫情数据的媒体公开发布。发布人员可用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按照预设规则将指定文档中的敏感内容脱掉,将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将车次、小区、场所等生成一套全新的媒体公开业务数据,从源头避免了隐私数据的“无意”泄露。
(数据库静态脱敏场景)
(电子文档溯源场景)
疫情过后仍需警惕数据窃取事件